第六十六章不平静的心谁来安抚?-《汉乡》
            
            
            
                
    第(2/3)页
    长平抬起头看着云琅道:“你知道佛?”
    云琅点点头道:“四百年前,迦毗罗卫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在双桫椤树下顿悟,而后自称知者。
    “西竺言佛,此言觉者、知者,对迷名知,对愚名觉,也就是说,“不知道”的对立面,就是“知道”。
    知道了,就是“大觉”,就是“佛”。(摘自季羡林《佛》。
    长平皱眉道:“你居然知道!”
    云琅喝了一口粥道:“孩儿只是学舌,这是我一位季氏师兄的原话,孩儿对佛非常的无知,然而,我这位师兄却是其中的大家。”
    长平感慨道:“好多高人都是逝去之后才让人知晓他活着的时候胸中藏有多少微妙高言。
    这不得不说是一桩憾事。”
    云琅肃容道:“这是人间最大的不公!”
    “西北理工确实了不起,你不该让这些前辈大德的光辉湮没在你慌乱的生命中,该将他们发扬光大了。”
    云琅苦笑道:“弟子只通晓一些皮毛……跟这些大德比起来,弟子通晓的或许连皮毛都算不上。”
    长平丢过来一只碗,被云琅给接住了,米汤却洒了一身,长平怒吼道:“你在山里都干了些什么?
    好东西一问三不知,吃喝玩乐倒是精通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人人都说阿襄是大汉最大的纨绔,依我看,你才是大汉最大的纨绔,入宝山而空回,也就是你这样的纨绔能干出来的事情!”
    大汉朝的母亲都比较彪悍,比如焦仲卿的母亲,比如云琅跟曹襄的母亲长平……
    在大汉时代,父亲与母亲的权力几乎是相等的,所以母亲也就显得比较厉害一些。
    母亲发怒的时候,曹襄惯例是不说话的,只是吃饭的速度变得很快。
    长平可能觉得只打了云琅,没有打曹襄,胸中的郁闷之气只算是出了一半,所以,就把手上的筷子丢在曹襄头上。
    曹襄无奈的看看云琅,把筷子放在桌子上继续低头吃饭。
    自从亚父去了龙城之后,母亲的脾气就很糟糕,她总是担心怀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尤其是母亲小产这事,更是给了母亲极大的打击。
    鉴于此,曹襄觉得自己一定要体谅母亲。
    “明日孩儿邀请母亲一起去乐游原狩猎,不知母亲意下如何?”
    曹襄吃完最后一口饭,规矩的放好筷子,这才对母亲道。
    “我如今不喜杀生,你们以后也不准参加狩猎一类的害命之举。”
    长平冷冷的拒绝了儿子的邀请,就准备离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