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大潮-《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2/3)页

    这些奏章不仅仅是反对皇帝废后,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攻讦李显穆,说他“行宰相之实,辅弼君王,却不能劝谏,一味顺从,媚上而奸刻”,又说他“不能执正道,而枉顾正妻、侧室伦常,岂不是要掀翻天地”。

    文渊阁中,气氛凝滞,如今身处深寒冰川之内,又落针可闻,良久,杨士奇才带着探究之意,开口道:“明达,这些奏章,你看怎么处理?”

    李显穆脑海中一直在疯狂闪过无数前因后果,这件事甚至有些出乎了他的预料,听闻杨士奇询问,他抬起眼,带着莫名的语气,“士奇觉得呢?”

    杨士奇试探道:“这些奏章所说也不是全无道理,此事兹事体大,不如询问过陛下再做决定?”

    李显穆瞳眸更幽深了几分,望向杨士奇,让杨士奇只觉有些发抖,好像心底的想法都被看穿了一样。

    李显穆又望向其余几人,杨荣面上、眼底都带着焦躁之色,杨溥若有所思,却不知在想什么,黄淮满脸担忧,金幼孜带着几分焦急、视线则不时往其余几人身上看去。

    这小小的一个内阁,众人心思却繁杂的很,利益诉求各不相同,今日之事,态度自然也各不相同。

    “诸位觉得呢?”

    “不妥!”杨荣当今第一个开口,沉声道:“询问陛下,岂不是将此事甩锅给陛下吗?

    让陛下直面大臣的反对,那要内阁干什么?

    诸位,我等从永乐朝就历事阁臣,若是内阁势弱,我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此言万万不可再说。”

    杨士奇眉眼下合,“子荣所说有理,是我方才失了分寸,只是此事如今声势极为浩大,怕不是我们内阁能压下来的,倘若日后被扣一个阻隔内外、隔绝圣听的罪名,那可就不好了。”

    内阁众人脸色一变又一变,堪比四川变脸。

    杨荣说的很有道理,内阁权势如今权势是很大的,内阁大学士在外面,甚至隐隐在尚书之上,在士林之中,声望卓著。

    但正因此,才更需要声望来支撑,若是名声坏了,那日后必然寸步难行。

    李显穆脑海中的头脑风暴终于缓缓平息了下来,这件事从头到尾都透着诡异,一件不涉及利益的事情,一般是不会搞出这么大的阵仗的。

    通过他的分析,这件事的疑点非常多——

    首先,朱瞻基和大臣们的关系是相当不错的,太宗皇帝时期就为官员们加俸禄,而且不像是洪武皇帝那么严苛,而后到了仁宗时期,再一次提高俸禄水平,朱瞻基登基后,再次提高了文官地位。

    君臣之间相处的相当不错。

    从政治层面来看,双方之间有深厚的互信水平。

    人都是将心比心的,一般来说遇到这种皇帝,不说忠诚效死,但在许多事情上,也不至于给皇帝添堵。

    所以这件事就不可能冲着反对皇帝去的。

    第二,胡皇后没那么大的声望和势力,能鼓动这么多的朝臣为她发声,孙贵妃一个后宫女人,也没有那么坏,招致这么多人反对,所以这件事虽然是围绕废后而发生,但却和这两个当事人没什么关系。

    第三,难道真的是因为皇帝宠妾灭妻吗?难道真的是大臣们突然要捍卫伦理纲常,于是不惜和皇帝对着干吗?

    谁信谁傻子,历史上废后、废太子,其背后都是双方利益集团在争权夺利,从来就没有真的为了捍卫纲常而发生过大规模的君臣对峙,这次也不会例外,所以这一条也不成立。

    那么这件事就只有一个解释了!

    李显穆的目光微微凝起,不经意的扫过这些奏章,这些人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沛公是谁?

    是他李显穆!

    他们表面上是反对孙贵妃,实际上是反对支持孙贵妃的自己。

    这是一次针对自己的政治攻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