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赵凌问陈平可有弥补之法,陈平并没有回答,反问赵凌,是否想好怎么改官员的选拔制度。 这中间弯弯绕绕的可就有点多了。 赵凌与陈平在三川郡的时候,赵凌就曾经与陈平说起过,皇帝直接任免官员的方法虽然可以最大程度地集权,并防止地方官员造/反,但弊端也很明显,腐败严重,容易被世家大族垄断。 甚至跟他讨论过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度。 九品中正制是将人才分为九等,评级标准便是家世与品德才能,如此的确能招纳更多的人才,可依旧免不了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士族门阀依旧会垄断政治,寒门难以上升。 之前讨论的时候,很显然,赵凌是偏向科举制度的。 赵凌问陈平可有弥补之法,就是在说,来,你提!科举制! 陈平反问,仿佛就是在说,我不提,还是陛下你来吧! 赵凌暗骂,陈平这家伙也学会明哲保身了? 在大秦朝堂之上提出科举制,属于极其离谱的事情。 百姓尚且吃不饱饭呢,他们拿什么精力去读书? 还科举? 谁提出来,那就是士族门阀的敌人。 时机对不对? 还有陈平太年轻,他在朝堂上的根基不够深厚,资历不够老,…… 赵凌迅速冷静下来,对陈平说道:“朕一人选拔官员属实易看走眼,如今尚学宫才子云集,陈院长与两位丞相不妨多去尚学宫看看,替朕选一选人才!” “尚学宫正好缺一位领袖,不知陈院长可愿代劳?” 寒门如今还很难出贵子,赵凌方才情绪过于激动了些,陈平反问之后,他迅速冷静了下来,立刻意识到,此时还不是提科举制的时候。 因为提了也是无用。 现在沿用科举制,那么选拔上来的官员依旧会是各地豪强、士族的子弟。 因为普通百姓连字都认不全,你让他们拿什么跟那些权贵的子弟争? 步子迈太大,那可是会出事的! 赵凌想要选拔官员,目前依旧只能从尚学宫中选,这至少可以避免垄断,多一些选择。 让陈平掌管尚学宫,那就是给他人脉,甚至说是给他选拔官员的权利。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 陈平的反问有如晨钟暮鼓让赵凌冷静了下来。 他并不是单纯地明哲保身,不愿得罪权贵。 陈平这一次没有推脱,拱手道:“臣愿为陛下效劳!” 尉缭和张良也纷纷拱手应喏。 皇帝此言,是让他三人行举荐官员一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