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三川郡之前旧屋拆迁,说直白一点就是,将郡县内的一些破旧平民房屋拆除,整合土地,朝廷根据面积大小出资,由商人或朝廷直接进行重修。 确保百姓住上能遮风挡雨的房屋。 赔偿面积则是根据官方户籍绑定的面积同等赔偿。 秦律严苛,秦朝百姓的房屋没有后世的纸质地契,但房屋与土地绑定在官方户籍中,作为法律依据。 交易时则需要订立竹木简契约,并报官府备案。 田宅边界以“封”(土堆或界石)标记,移动即违法。 大秦的百姓也不敢像后世钉子户趁着拆迁扩建。 商人修建像三川郡那种高层居民楼,是有利谋的,不仅有利,而且还是暴利! 修建到四层楼的,除了朝廷补贴的款项,至少还能成倍地赚钱。 嬴政沉吟片刻,道:“自是有兴趣的。” 王栎闻言笑道:“赵先生应该也收到咸阳的政令了吧,如今最多只能修建三层居民楼,且商人需要先进行垫资修建,要经过科农院检验之后,再上报治栗内史,次月发放。” “先生应该也知道,现在能修建三层房屋的工匠可不多,那工价极高,再加上青砖水泥的价格不便宜,只修三层,可没什么利润。” “商人垫资过高,利润不多,回款速度过慢。” “另外朝廷还需出百姓的安置费,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王栎越说越是愁眉苦脸。 若是可以像三川郡那般修建到七层高楼,商人们自然趋之若鹜,但皇帝说了,大秦地广人稀,大秦绝大多数郡县并不具备修建高层建筑的能力,修建高层需要大量钢铁,故而也没有必要修高层建筑。 修建三层建筑,商人扣除一切税务,至少还有两成利润。 “若是放在之前,两成利润,不知多少人趋之若鹜,但那些从三川郡出来的商人算出这笔账,都觉得不划算。”王栎郁闷不已,“总不能全由朝廷修建吧,官吏也不够,而且陛下可没给我们河内郡这么多的钱啊!” 嬴政坐在那里,脸色有些难看。 朝廷花钱给百姓修房屋这件事,他本就不是很认可。 百姓不知道自己修吗? 赵凌这是操哪门子的心? 就为了得个仁名? 第(2/3)页